治理架构
现任领导
历任领导
校情总览
历史沿革
学校标识
学校校歌
二级学院
党政机构
本科生教育
留学生教育
继续教育
师资队伍
自然科学
人文社科
科研成果
学术期刊
科技成果转化
招生信息网
就业信息网
国际交流
青春西院
校园风光
校园媒体
图书馆
光影西院
服务电话
校车班次
周边交通
信息公开
校历服务
书记校长信箱
《决议》指出,“在革命斗争中,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对经过艰苦探索、付出巨大牺牲积累的一系列独创性经验作了理论概括,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
第一,以武装斗争反抗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开启了中国革命新纪元。大革命失败后,全国陷入一片白色恐怖中,在严酷的斗争和血的教训中,党深刻认识到,没有革命的武装就无法战胜武装的反革命。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端。8月7日,中共中央在湖北汉口秘密召开紧急会议,即八七会议,会议确定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方针,这是党在付出大量鲜血的代价后换得的正确结论。八七会议是个转折点,给正处在思想混乱和组织涣散中的中国共产党指明了新的出路。八七会议后,党派出许多干部分赴各地,恢复和整顿党组织,发动武装起义。继南昌起义后,党领导举行秋收起义、广州起义和其他许多地区起义,但由于敌我力量悬殊,这些起义大多数失败了。事实证明,面对国民党新军阀在中心城市拥有强大武装的形势,中国共产党人不可能像俄国十月革命那样通过首先占领中心城市来取得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党迫切需要找到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
第二,从进攻大城市转为向农村进军,是中国革命具有决定意义的新起点。大革命失败后,集中体现中国革命正确方向的是毛泽东、朱德同志领导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三湾改编后,毛泽东同志带领秋收起义部队首先来到井冈山建立革命根据地。这是因为:一是这里群众基础比较好,大革命时期湘赣边界各县曾建立党的组织和农民协会;二是这里的部分旧式农民武装,愿意同工农革命军联合;三是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四是周围各县有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便于部队筹款筹粮;五是地处湘赣边界,距离国民党统治的中心比较远,湘赣两省军阀之间存在矛盾,对这个地区的控制力量比较薄弱。毛泽东同志抓住统治阶级内部发生新破裂的有利时机,在井冈山建立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党领导人民打土豪、分田地,全力进行边界党、军队和政权的建设。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为中国革命探索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样一条前人没有走过的正确革命道路。随着斗争发展,党创建了中央革命根据地和湘鄂西、海陆丰、鄂豫皖、琼崖、闽浙赣、湘鄂赣、湘赣、左右江、川陕、陕甘、湘鄂川黔等根据地。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和发展,是促成这一时期革命形势好转的最重要因素。
第三,开辟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毛泽东同志率领秋收起义部队上井冈山后,从中国革命实际出发,科学阐明了以农业为主要经济的中国的革命,以军事发展暴动,是一种特征;深刻论证了红色政权能够长期存在并发展的主客观条件,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他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中指出,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从而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思想。这是大革命失败后对党领导红军和根据地斗争经验的概括,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创造性的运用和发展。这就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即必须首先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积蓄革命力量,在条件成熟时夺取城市,最后夺取全国革命胜利。中国共产党正是沿着这条独特的道路,引导中国革命逐步赢得胜利的。这一条符合中国实际的正确革命道路,是在党领导人民的集体奋斗中开辟出来的。它是在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同当时党内一些人的右倾悲观思想尤其是“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倾向作斗争的过程中形成的。在这个过程中,毛泽东同志作出了最卓越的贡献。他不仅在实践中首先把武装斗争的立足点放在农村,领导开创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造性地解决了为坚持和发展农村革命根据地所必须解决的一系列根本问题,而且从理论上逐步对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作出明确说明。毛泽东同志在《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深刻阐明了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原则的极端重要性,指出“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提出了“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和“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的重要思想,表明党在斗争的实践中深刻认识到,面对中国特殊的国情,只有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才能找到引导中国革命胜利的正确道路。
安宁校区:凉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市安宁镇学府路1号 邮编:615013
邛海校区:凉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市海滨中路24号 邮编:615000
邮箱:xcxy@xcc.edu.cn
管理入口
网站维护: 西昌学院网络信息中心
招生咨询:(0834)2580038
就业咨询:(0834)2580029
微信
微博
腾讯